香港社區與健康(轉載自香港政府一站通)
謝展寰視察地區控蚊工作 Mon, 27 Oct 2025 00:00:00 +0800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到黃大仙鳳德邨及附近一帶視察加強預防基孔肯雅熱的工作。謝展寰表示,在現有強化措施的基礎上,當局會全力加強控蚊,又呼籲市民配合政府相關工作。
食物環境衞生署人員向謝展寰匯報,表示已派員巡查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患者的住所附近一帶,發現有屋苑有蚊子滋生和積水情況,已按法例向相關物業管理公司提出檢控和發出法定通知書,要求公司負責人做好清除蚊子滋生地的工作。食環署也發現附近地盤有蚊子滋生和積水,已向地盤承辦商提出檢控和發出法定通知書。
此外,食環署巡視附近學校、長者院舍和幼兒設施,並在學校設置新型捕蚊器,加強防控蚊患。
謝展寰呼籲市民支持和配合政府工作,若出現發燒、皮疹或關節痛症狀,應盡快求醫和聯絡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要有效防蚊滅蚊,市民應檢視家居及附近環境,徹底清除積水,避免蚊子滋生。
跨部門防控基孔肯雅熱 Mon, 27 Oct 2025 00:00:00 +0800  
因應本港昨日錄得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環境及生態局召開政府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特別會議,敦促相關部門在其所屬範疇內加強防蚊滅蚊。
會議由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主持,委員聽取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食物環境衞生署、民政事務總署、房屋署等匯報,並商討進一步措施,以防基孔肯雅熱在本地扎根。
針對首宗本地個案,防護中心會連同政府多個部門和相關機構採取跟進防控措施,包括為個案的家居接觸者或共同暴露於感染源頭的人士提供醫學監察及健康建議,若他們出現病徵,便會安排化驗檢測。此外,防護中心進行問卷調查、在鳳德商場2樓設置醫護站為有症狀的居民作評估、設立查詢熱線2125 2373,以及開辦網上和實體教育講座。
防護中心已連同食環署實地視察患者家居一帶,進行病媒調查和滅蚊,以減低本地傳播的風險,另向醫生、醫院、學校和院舍發信,講解基孔肯雅熱的最新情況,提醒他們提高警覺。
另外,食環署在會議上向委員會匯報蚊患情況,以及署方針對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的跟進行動,包括在相關地點附近250米範圍內樹木茂密的地點進行密集式霧化處理工作,以殺滅成蚊;巡查上述地點、清理積水、施放殺蟲劑;以及加強宣傳教育。該署也採取多項防控蚊患措施,例如在各分區召開跨部門地區滅蚊專責小組特別會議,協調前線部門和各持份者加強滅蚊。
重陽節期間,食環署會加強轄下公眾墳場及骨灰安置所的潔淨及防治蚊患工作,並呼籲市民合作,掃墓後清除積水及清理垃圾,避免蚊蟲滋生。署方已通知私人墳場負責人,促請他們採取防蚊措施。
食環署會抽樣視察,將值得關注的情況向高層匯報,務求令蚊患獲適切處理。
十五運會火炬傳遞下月2日舉行 Mon, 27 Oct 2025 00:00:00 +0800  
第15屆全國運動會下月9日正式開幕,香港與澳門、廣州、深圳下月2日同步舉行火炬傳遞。香港的火炬傳遞由添馬政府總部出發,橫越維多利亞港,以啟德體育園為終點,市民可在火炬傳遞路線沿途觀賞。
全運會香港賽區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今日在記者會上說,四個城市共有200棒火炬傳遞,每個城市各50棒,下月2日上午9時會先在深圳舉行火炬傳遞啟動儀式,至上午約9時半,香港、澳門、廣州會分別舉行起跑儀式,同步進行火炬傳遞。
楊德強說,香港的火炬傳遞路段全長約十公里,其中約四公里以跑步方式傳遞,整個活動預計兩小時內完成,途經多個香港著名地標。
火炬傳遞以添馬政府總部為起點,經過添馬公園,並沿中環和灣仔海濱,途經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金紫荊廣場,然後在灣仔碼頭經渡輪前往尖沙咀,再沿海旁跑到尖東,登上開蓬巴士,向啟德體育園進發。
楊德強表示,火炬傳遞路線展示香港的文化體育特色,以及香港作為國際盛事之都的風采,也充分展現這個國際都市的活力和繁華。以歷史悠久的渡輪將維港兩岸路線串連,突顯香港新舊交融的文化特色,途經香港回歸紀念碑和金紫荊廣場,則標誌承辦十五運會對香港意義重大。
火炬手方面,火炬傳遞香港站共有50名火炬手,42名由香港提名,其餘八名由十五運會組織委員會提供。該42名火炬手約半為體育界代表,贊助機構代表約佔三成,其餘包括義工代表、青年、殘疾人士和少數族裔。楊德強說,火炬手的組合體現香港各界別均有機會參與,也反映香港社會的多元共融。
火炬傳遞結束後,四個城市的代表會將火種送回廣州,並於當日下午約5時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融火儀式,預備下月9日十五運會開幕當天,在場內舉行火炬傳遞和主火炬點火。
楊德強表示,歡迎市民下月2日在火炬傳遞路線沿途觀賞,為火炬手打氣。他同時指出,沿途部分路段將實施臨時改道或封路措施,觀賞者應遵從現場警務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的指示。
巡迴互動展覽推廣立法會選舉 Sun, 26 Oct 2025 00:00:00 +0800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推出「選舉進社區」巡迴互動展覽,推廣2025年立法會換屆選舉,首站在西寶城舉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出席,與市民互動。
展覽昨日和今日率先在西寶城舉行,場內設有互動遊戲、展板區和自助式拍貼機,供市民參與和打卡拍照,加深對選舉資訊的認識。人型票箱家族公仔也在場與市民互動。
展覽隨後移師至各區商場,開放時間為上午11時至晚上7時,費用全免。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早前於2025年立法會換屆選舉Facebook專頁推出「尋找票箱家族AR郵箱」活動,市民可與分布各區的票箱家族特別版郵箱打卡,在帖文留言後可到「選舉進社區」活動地點換領紀念品。
本港首錄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 Sun, 26 Oct 2025 00:00:00 +0800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錄得本港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女患者82歲,居於黃大仙鳳德邨。防護中心表示,未來兩星期會在區內加強防控蚊子措施,並向約20幢大廈的住戶逐一派發問卷,為可疑個案進行檢測,確保沒有其他隱形個案存在。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今日向傳媒公布個案詳情。患者本月18日左腳腳踝腫痛,隨後於周三發燒和手腳關節疼痛,同日向私家醫生求診,翌日到廣華醫院急症室求醫,獲安排入院,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目前情況穩定。
初步調查顯示,病人8月底到過廣東省清遠市,但她在病發前兩日至12日的潛伏期內不曾外遊,屬本地感染個案。其四名家居接觸者暫時沒有病徵,正接受醫學監察。
徐樂堅說,患者平日主要在屋苑附近活動,相信感染源頭是屋苑內帶病毒的蚊子。
防護中心今日連同食物環境衞生署、民政事務總署、房屋委員會等多個部門和相關機構舉行跨部門會議,討論未來一至兩星期在區內推行的各項防控措施,包括加強在屋苑範圍內的滅蚊工作,找出蚊子滋生點並加強控制等。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說,估計近期有未確診的患者在該區一帶被蚊叮,病毒因此傳給他人。屋苑約20幢樓宇的居民都有受感染的風險,防護中心人員和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會聯絡當區約8,000戶民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和跟進他們的健康情況,識別出可疑個案進行檢測。他呼籲在本月出現發燒、皮疹或關節痛症狀的人士盡快聯絡中心。
此外,防護中心在鳳德商場二樓設醫護站,為出現相關症狀的居民作評估,並設立查詢熱線2125 2373。
以經血篩查子宮頸未具科學實證 Sun, 26 Oct 2025 00:00:00 +0800  
市面上有商戶聲稱可通過衞生巾收集經血,然後由用家自行採樣並以郵寄方式遞交樣本至化驗所,檢測人類乳頭瘤病毒(又稱HPV)。衞生署今日提醒市民,本港乃至國際間目前尚未有充分科學證據證明使用經血篩查子宮頸為可靠方法。
衞生署指,除了由醫護人員採集子宮頸樣本進行子宮頸細胞檢驗或HPV檢測,世界衞生組織認為,透過自行採集陰道樣本進行HPV檢測是子宮頸篩查的另一可靠方法。因此,該署去年6月起在轄下11間提供家庭計劃服務的母嬰健康院進行HPV自行採樣檢測先導計劃及研究,探討陰道HPV自我採樣的可行性和接受程度。
至於自行採集經血或尿液樣本方面,衞生署指出,本港乃至國際間目前尚未有充分科學證據,證明這類子宮頸篩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該署會持續檢視有關方面的最新科學實證。
衞生署表示,25至64歲有性經驗的婦女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選擇並定期進行合適的子宮頸篩查方法。婦女如計劃在衞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進行子宮頸篩查,可經24小時熱線3166 6631預約。
支援照顧者 稍息再前行 Sun, 26 Oct 2025 00:00:00 +0800  
「照顧者支援專線就像接力棒,當照顧者覺得累了、走不下去的時候,可以交棒給我們。」
社會福利署設立的照顧者支援專線182 183,由社工24小時接聽來電,為照顧者提供諮詢、輔導和暫託服務配對。
專線主任何泇儀表示:「我們會陪伴照顧者一段時間,讓他們休息充電,之後重新出發,繼續履行照顧責任。」
她說:「求助並非軟弱的表現,反而是很正面的行動。」
互相扶持 陪伴彼此
徬徨之際致電專線、在困境中得見希望的,有李先生和他的太太。
84歲的李先生和74歲的李太一直以來互相扶持,在生活上互相照顧。年中,李太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在醫務社工安排下入住護老院並接受暫託服務。
手術後,李太需要以輪椅代步,並要定期到醫院覆診和接受物理治療。然而,安裝了心臟起搏器的李先生無法用力推動輪椅,而院舍的陪診服務收費高昂,作為雙老綜援家庭,夫婦二人難以負擔。
「當時找不到別人幫忙,親戚朋友也難事事協助,如果使用院舍的陪診服務,一日五小時收費600元,超時再加收每小時100元。」
李太說:「我們生活拮据,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需徬徨 總有希望
物理治療對李太恢復行動能力至關重要,李先生深明此理,擔心太太一旦無法持續接受治療,日後會不良於行。
在夫婦二人無助之時,李先生與妹妹的一席話,引領他們找到出路。
李先生說:「我把情況告訴妹妹,她說她的朋友知道有一些服務可以幫助我們,於是她把一個電話號碼交給我。」
那個號碼,正是照顧者支援專線182 183。
專線社工接到李先生的來電後迅速行動,探訪李先生和李太,並評估他們的情況。經過審批,夫婦二人獲發津貼,以支援暫託服務的宿費和雜費,也獲安排陪診服務和獲資助相關費用。
同時,專線也進一步為李先生和李太作出轉介,成功為他們申請綜合家居照顧服務,讓各項服務無縫銜接,解決二人日常面對的困難。
接力照顧 助釋重負
專線2023年開設,截至上月底已接獲逾119,000個來電,並轉介超過2,200宗個案至相關社會福利服務單位跟進。
何泇儀表示,很多來電者需要的不僅是服務資訊,也需要情緒上的支持。
「有些來電者最初只說,想尋求送飯服務、院舍資訊等,但我們會深入了解他們背後的需求,嘗試明白他們為甚麼需要這些服務。」
她續說:「照顧者會漸漸透露自己面對的困難。他們有的擔心麻煩到別人,有的害怕求助會被嘲笑,也有照顧者不願放手,原因是擔心被人誤解、以為他們放棄照顧家人的責任。」
「不過,我們希望讓照顧者明白,專線的設立,就是為了服務照顧者。當他們覺得累了,可以聯絡我們。我們會和他們一起走一段路,讓照顧者在喘息過後,繼續履行照顧責任。」
群策群力 適時休息
為了加強支援照顧者,社署在開設照顧者支援專線的同年,也推出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便利照顧者搜尋相關資訊,適時求助。
社署總社會工作主任(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譚錦池說:「照顧者要先學會善待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家人,所以適時休息,對照顧者而言十分重要。」
透過專線和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協助推廣,社署鼓勵照顧者致電專線,配對暫託服務。專線也為有需要的照顧者提供交通津貼,便利長者和殘疾人士使用暫託服務。
社署又積極推動地區服務單位舉辦參觀和體驗活動,讓被照顧者及早適應暫託服務的環境,建立對服務單位的信心。
譚錦池說:「很多服務使用者參與這些體驗活動後,知道暫託服務真的能讓照顧者喘息、休息,也明白這些服務不是只可在緊急情況使用。」
提升服務 考慮周到
為進一步提升服務,社署已建立第一階段支援照顧者數據平台,連結醫院管理局和房屋委員會的數據,並於今年7月分別與這兩個機構展開試點計劃。
截至上月底,社署已接獲醫管局通報885宗高危照顧者入院個案,其中兩宗需要緊急支援。至於與房委會合作的計劃,截至上月底,關愛隊已探訪超過10,000戶高風險長者和照顧者住戶,並轉介逾640宗個案至社會福利服務單位。
十五運會主媒體中心明投入運作 Sat, 25 Oct 2025 00:00:00 +0800  
第15屆全國運動會香港賽區主媒體中心明日正式投入運作,內設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開放至下月23日。
秉持十五運會和全國第12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綠色辦賽的理念,主媒體中心由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改裝而成。
主新聞中心為註冊媒體和轉播機構提供工作區、採訪區、新聞發布廳和各項設備,並播放賽事實況和提供即時比賽成績與賽事信息。
國際廣播中心作為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廣播總控制室,由十五運會主廣播機構中央電視台匯總粵港澳所有賽場的公用訊號,再發放予本港四家獲授權媒體,即香港三間免費電視台和香港電台,在本地免費播放十五運會賽事。
十五運會結束後,場地會轉為殘特奧會主媒體中心。
特首主持第二期關愛隊啟動禮 Fri, 24 Oct 2025 00:00:00 +0800  
民政事務總署今日在政府總部舉行第二期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啟動禮,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陪同下主持啟動儀式。
李家超在啟動禮致辭時表示,他2022年參選行政長官時,在政綱提出於18區建立關愛隊,至今關愛隊已成為特區完善地區治理的重要一環。
他表示,在完善的地區治理架構下,區議會、地區三會與關愛隊扶弱睦鄰、各有分工、協同高效,讓政府服務立足社區、深入民眾、紓困解急、精確到位。各關愛隊積極推展關愛和社區活動、探訪和幫助弱勢社群、傳遞政府信息、協助政府於突發和緊急事故中扶危濟困。
李家超表示,關愛隊不求回報、不辭勞苦,只求發揚關心愛心的精神。
為進一步支持關愛隊的工作,政府已按地區需要新增三支關愛隊小隊,並優化第二期服務的關鍵績效指標,讓關愛隊提供更符合區情區需的服務和活動。
第一期關愛隊服務的關鍵績效指標已全部達標完成,共探訪約61萬個長者戶和其他有需要住戶,提供近十萬次簡單家居或其他支援服務,以及舉辦約五萬項地區活動。第二期關愛隊服務則會直至2027年9月30日。
家庭醫學門診優先預約下月推出 Fri, 24 Oct 2025 00:00:00 +0800  
醫務衞生局轄下基層醫療署公布,下月4日起在醫院管理局家庭醫學門診服務推出試行計劃,讓特定弱勢社群優先預約家庭醫學門診服務。
家庭醫學門診優先群組試行計劃設有預約專籌,並適當調配預約名額供優先群組求診。優先群組包括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受助人、75歲或以上的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級別0院舍券持有人,以及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受惠人。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范婉雯今日在記者會上解釋,若弱勢社群患上偶發性疾病,優先預約安排能照顧他們的求診需要,有助他們得到及時治療。她指出,這項措施是鞏固公營醫療作為市民基本安全網的重要一環,確保有需要的市民不會因經濟原因而未能獲得適當治療,也能更精準地保障弱勢社群的健康需要。
另外,范婉雯表示,醫院管理局普通科門診10月11日命名為家庭醫學門診服務,更清晰地反映服務模式由治療為主轉為預防為重。醫管局家庭醫學團隊將成為弱勢社群的家庭醫生,既施以治療,也可提供預防性篩查、慢性病管理和全人護理,致力提升病人的健康水平。
屬優先群組的人士可透過醫健通或親身到地區康健中心/地區康健站,在同時登記成為康健中心/康健站會員和家庭醫學門診優先群組成員後,即可參與試行計劃,優先預約家庭醫學門診偶發性疾病診症服務。系統會因應有關人士的優先群組資格分配預約名額。診症收費按家庭醫學門診標準處理。
基層醫療署與醫管局會密切監察並評估試行計劃的成效及專籌名額的使用情況,適當地預留專籌並調整預約專籌的比例,以確保優先群組真正受惠。
香港沉浸式之旅展覽成都舉行 Fri, 24 Oct 2025 00:00:00 +0800  
政府新聞處舉辦的香港---沉浸式之旅巡迴展覽今日在成都展開,利用互動藝術科技,展示香港的多元面貌和最新發展。
展覽主題為「香港---實踐理想,開創未來」,由新聞處與特區政府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合辦,旨在讓成都以至四川省民眾通過展覽,探索香港在旅遊、教育、營商和投資方面的獨特機遇和潛力。
新聞處處長廖李可期在展覽開幕禮致辭時表示,適逢香港特區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十周年,新聞處特別在內地三個「一帶一路」節點城市舉行展覽,首兩站已在上海和青島舉行,吸引近30萬名民眾參觀。
她說,很高興把巡迴展覽帶到四川省省會成都,四川和香港兩地的合作和溝通一直穩步發展,兩地已就加強多個領域的合作達成共識,包括「一帶一路」建設及經貿。
廖李可期又指,這次展覽特別加入大熊貓元素,讓成都朋友們認識香港的大熊貓;展覽也特設體育展區,作為第15屆全國運動會的預熱宣傳。
香港---沉浸式之旅展覽在成都大型商場萬象城舉行,免費入場,展期至下月2日。
18區設觀賞站播放全運會賽事 Fri, 24 Oct 2025 00:00:00 +0800  三活動獲頒M品牌 Fri, 24 Oct 2025 00:00:00 +0800  
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向三項體育活動頒授「M」品牌認可,分別為本月30日至下月2日舉行的領展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2025;下月7日至9日舉行的香港六人板球賽 2025;以及下月14日至16日舉行的BLAST Premier Hong Kong Rivals 2025。
委員會主席吳守基表示,三項體育盛事不僅吸引來自各地的觀眾,也將刺激本地經濟,帶動餐飲、零售及旅遊等相關產業的增長,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體育盛事之都地位。
「M」品牌計劃旨在鼓勵和協助本地體育總會、私人及非政府機構舉辦更多大型國際體育活動,並加以扶植,使活動得以持續舉行。
七欖健兒 全運出擊 Fri, 24 Oct 2025 00:00:00 +0800  
第15屆全國運動會七人制橄欖球項目賽事由香港賽區承辦,香港男子和女子七人欖球代表隊也在睽違12年後再次參加全運會。運動員正積極備戰,務求以最佳狀態出賽。
「七欖」以高強度和快速見稱,男子代表隊成員李卡度認為欖球員最重要的特質是能吃苦,因為這項運動非常考驗體能和心理表現,同時考驗反應,球員要在不斷跑動中尋找合適進攻空間。
司職前鋒的女子代表隊隊長陳穎指,七人欖球的節奏較傳統十五人制快,身手靈活、跑步快會有優勢。她又提到,攔截動作着重肩膀和下肢力量,會特別加強這兩方面的訓練。
全運會七人制橄欖球項目賽事11月12日至14日在啟德體育園主場館舉行,陳穎說很開心可以在港作賽︰「因為家人和朋友來觀賽會令氣氛更好,希望可以拿到獎牌。」
李卡度也提到全運會機會難得,期望以東道主身分奪冠。
他又說︰「每年只有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可讓球迷在香港現場觀賽,很開心有多一次機會在球迷面前表現自己。」
港隊教練則表示,無懼其他勁旅帶來的壓力,港隊會專注自身所長,打出自己的比賽風格,又指隊員早已適應香港悶熱的天氣,是這一仗的獨特優勢。
科學館運動科學展響應十五運會 Thu, 23 Oct 2025 00:00:00 +0800  
為響應2025年全國運動會,香港科學館明日至明年2月25日舉辦「國家發展成就系列---臻至完美:運動與科學的交匯」展覽,簡介全運會歷史及香港賽區賽事,以科學角度剖析不同項目及其致勝關鍵,提升市民對運動科學的認識。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今日在展覽開幕典禮上致辭時表示,第15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12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是香港首次參與承辦的全國體育盛事,特區政府各部門積極準備、通力合作,力求將賽事辦成一個簡約、安全、精彩的盛會,並鼓勵市民以不同方式參與,燃燒起他們對運動的熱情。
他又指,是次展覽旨在介紹國家體育事業的輝煌成就,展示創新科技如何協助運動員取得佳績,並鼓勵大眾養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市民可透過展覽認識國家在體育發展方面的卓越成就。
這次展覽是「國家發展成就系列」的第二個展覽,會場設置逾20組互動展品,讓參觀者親身體驗各項運動的精粹及樂趣,例如欖球的旋轉、沙灘排球的跳躍、場地單車的速度、高爾夫球的準繩、劍擊的進攻,以及籃球的防守。參觀者也可試玩多種體適能測試項目,了解自己的身體機能。展覽內容並涵蓋運動心理學、運動醫學、運動營養科學,讓公眾全面理解運動的概念,學習如何把運動融入日常生活。
此外,展覽展示香港運動員的獎牌和裝備,彰顯運動員努力不懈、追求卓越的體育精神,更邀得運動員分享心路歷程,又會舉行講座、工作坊、科學示範等教育活動。
展覽由11月8日起至明年2月22日逢星期六、日設每日三節免費粵語展覽導賞。
入境處為全運會舉行桌上推演 Wed, 22 Oct 2025 00:00:00 +0800  
入境事務處昨日舉行全國運動會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桌上推演,為第15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12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作全面準備。
是次推演以模擬實際情境為基礎,重點針對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運動員或有關人士在管制站的出入境安排,以及十五運會跨境賽事中可能遇上的緊急情況進行情境分析和流程推演,藉此加強入境處人員的應變和協作能力,確保各項安排更臻完善。
推演進行期間,入境處處長郭俊峯和各管制站指揮官一同聽取人員匯報。
郭俊峯表示,推演圓滿成功反映部門應變機制運作成熟,同時體現入境處人員愛國愛港、精益求精的專業服務精神。
學校應盡快安排學童接種流感疫苗 Wed, 22 Oct 2025 00:00:00 +0800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重要途徑,最近連續兩日都有兒童感染流感的嚴重個案,反映更多學校應盡快安排學童接種流感疫苗。
盧寵茂今日會見傳媒時說,自9月開學至今,在不足兩個月內已有12名兒童因患上嚴重流感而住院,甚至入住深切治療部,其中一名兒童死亡。
他指出,今年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接種情況較去年進步,9月底至今已接種超過77萬劑流感疫苗,較去年同期增加約5.2%,是個好消息。然而,當局認為仍有進步空間,特別是年紀較小的兒童,其接種率仍相對偏低,他鼓勵家長盡快為兒童接種流感疫苗。
馬仔坑體育館月底啟用 Wed, 22 Oct 2025 00:00:00 +0800  男子手球 投入拼搏 Wed, 22 Oct 2025 00:00:00 +0800  
第15屆全國運動會手球男子組賽事11月1日至5日、7日、8日、10日在啟德體藝館舉行。香港男子手球代表隊在小組賽迎戰安徽、上海、澳門和北京。
港隊隊長謝永輝表示,小組賽目標以第二或第三名出線,以期在擠身八強後的比賽佔優,因此,與上海隊的對決至關重要。
他這樣形容對手:「上海隊靈活多變,其門將更是國家隊門將,相當有實力,而且隊員還會特意了解我們的打法。」
不過,他對這一仗信心十足,因為港隊6月曾在全國男子手球錦標賽打敗上海隊。
雖然港隊隊員並非全職運動員,但他們投入備戰的時間一點也不少,大部分人都暫時放下手上工作,有人甚至推遲婚期,專注訓練,足見球隊決心。
為進一步提升實力,球隊8月遠赴德國和北京集訓。主教練許文邦形容,球隊狀態令人驚喜:「集訓將香港手球帶到一個新境界。不論打球的概念、個人技術,甚至在場外的態度,港隊球員的狀態明顯提升。」
他說,過往球隊在比賽中遇到不利局面,容易出現混亂,現在大有改善:「我們練習時模擬多種惡劣情況,例如短時間內要快速進攻,或球隊少了一人,隊員都能不慌不忙,清晰分工,現在他們的默契已很理想。」
手球男子組是全運會香港賽區承辦的八個競賽項目之一。謝永輝說,港隊主場上陣,最大優勢是觀眾的支持:「這次不僅親人會來捧場,連不熟稔的朋友都打算入場感受氣氛。在練習時聽到他們說會來,感到很開心,大家都很期待比賽。」
港隊過往最佳成績排名全國第六,這一次他們放膽爭取,希望踏上頒獎台,取得頭三名。
謝永輝說:「我很想讓觀眾看到,究竟我們平時在做甚麼,也讓年輕運動員知道,在香港當手球運動員可以很出色,你練習就會有能力打到很高水平。」
全港美好家庭選舉頒獎典禮舉行 Sun, 19 Oct 2025 00:00:00 +0800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今日舉行全港美好家庭選舉頒獎典禮,表揚15個得獎家庭,並向社會和年輕一代傳揚良好家風與傳統美德。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和民青局局長麥美娟主持典禮儀式。
卓永興致辭時表示,得奬家庭為全港家庭樹立良好榜樣,能通過他們的經歷感受到家庭關係越牢固,越能應對生活上各種挑戰。
他又指,政府一直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致力推動家庭友善社會建設和香港家庭健康發展。本屆政府去年10月推出為期五年的家庭教育推廣計劃,每年撥款800萬元,資助民間推行家庭教育項目。計劃首年反應熱烈,收到逾200個申請,反映社會對家庭教育的廣泛關注。
麥美娟感謝市民踴躍參與和支持,分享他們與家人的點滴和維繫家庭關係的心得。她表示,參加者的故事每一個都獨一無二,讓人深刻體會到美好家庭的家教家風。她期望,活動能讓真摯的親情傳承給下一代,彰顯家庭的意義。
全港美好家庭選舉以「建立穩固家庭關係 樹立良好家教家風」為重點,吸引約1,200個家庭報名參加,最終選出十個「美好家庭獎」和五個「良好家教家風傳承獎」的得獎家庭。得獎家庭在頒獎典禮分享維繫良好家庭關係的經驗和心得,向大眾推廣積極正面的家庭文化和價值觀,以及優良家風和傳統美德。

